青春是什么颜色?相信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答案。
不同的时代赋予了青年特有的精神特征,不同的书写方式也呈现出了迥异的青春内涵。在一百多年中国电影史上,曾经塑造出了一系列的青年形象,每个时期的青年形象都与社会文化变迁保持密切的关系。有一部电影,它是上一代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们留给全世界的印记。作为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它集结了谢芳、于洋、于是之、秦怡等当时中国影坛的最佳阵容。这部电影就是——《青春之歌》。
本期的《光影时光机》为您带来的是五四青年节特别企划,重温上映于1959年,根据女作家杨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青春之歌》的录音剪辑,下集。
新中国成立后,以政治为主题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电影作为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塑造了一系列革命英雄群像。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革命斗争中或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利益至上的英雄形象成为了电影对青年形象的主要表征。这一时期,青春被定义为个体为了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自我完善的重要阶段。以谢晋、崔嵬、凌子风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以炽热的情感返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创作了一批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红色经典”影片。革命青年因其昂扬热情和冲天的干劲成为很多影片的主角。作为红色经典影片《青春之歌》体现着革命意识形态下青春的叙事策略和创作模式。